本刊很榮幸地邀請到修讀食農產業管理學程的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大四陳意晴、呂緗翎同學,來為我們分享她們在這些課程、參與活動過程中的所有歷程,以及她們在參加食農產業管理學程的過程中,所得到的學習與收穫。
透過實作參訪的課程,可以使老師所講述的理論內容體現的更加具體化,同時也加深我了們的印象與認知,而且有些狀況或現象是突發的,是在上理論課程時可能不會特別提到,但在實作過程中,能藉此了解其發生的原理或狀況並學習,因此十分慶幸學程中包含了這類的課程。
2. 在參訪農場或企業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有趣的發現?
讓我覺得最有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拔地瓜體驗,那時老師帶我們到他自己種的地瓜田,在觀察與採收的過程中,能發現到就算是一起種植的地瓜也會因為不同的位置或養分吸收的差異而在生長上有所區別,因此,要種出統一規格或標準的農作物真的是需要仰賴經驗與技術的。
主要的困難點應該為在上偏理論的課程時,有時候老師介紹一些農業所需注意的事項、或所需使用到的化學藥劑,它所產生的化學作用或是化學式時,因為這部分是我們比較沒有接觸過的,所以吸收了解上會相較吃力些。
除了教授們所傳授的內容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業師的講授及與校外業者福泰桔子商旅的合作,因為這部分不單只講述食農方面的學識,同時結合如何配合行銷與管理來進行推廣活動,藉由這些經驗分享更能讓我們進一步瞭解到市場的運作、可能遭遇的困難與如何改善等方式。而某一堂課時,演講的企業帶來了他們公司正開發的產品,是黑豆巧克力,也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堂課,原因除了因為巧克力好吃之外,那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了解一個老企業試圖轉型,如何為自己拓展更寬廣的路,且開發新產品的過程,我想其中還包含了我的敬佩和感動。
我想透過修讀跨領域的食農產業管理學程後,我更加的瞭解農事相關知識,像是農作物的種植採收方法、遭受怎樣的病蟲害以及食品的產出過程…等,這也讓我在未來如果有需要採購或辨別農產的部分,更有個評比辨識的依據。但其實起初在修習課程時就不會特別去思考「未來的運用」這件事,因為現在作為學生的我們,學習事物就是充實自己最好的方法。無論是任何事情,也許我們在學習的當下對前景感到模糊,但未來那一定會在某處幫上我們一把的。
在未來所能帶給我多大的影響,目前我也不是很能確定,但就現在而言,我認為它給了我一個跨出舒適圈,跳脫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系上課程去接觸挑戰一個全新領域,讓我能有去其他領域。學知識的可能與機會,也透過一些實作課或合作機會,與行銷這方面做結合,將自己在本系所習得的專長運用在其他領域上。同時藉由修讀這個學程來了解自己對於食農這塊領域到底有多大的興趣。而修習了食農產業管理學程後,也讓我更加瞭解現今小農產業的趨勢,同時也瞭解到自己現在所學的行銷技能和任何產業都有相關,真實地擴大了未來發展的路。